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程發展計畫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業務發展中程計畫

 
 
第一章      計畫緣起
教練研究所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以培養優秀運動教練及教練科學研究人才為目標。本所學生多為優秀的選手、教練或是非體育相關科系對教練科學研究有興趣的一般生。教育國內運動教練有關之科學知能,提供教練進修的管道,以達提昇國內競技水準為終極目標。最大特色是教學方式為課堂講授與教練實習並重,過程活潑生動,同時注重實用層面,課程從運動生理學、心理學與生物力學為核心,發展出運動教練與訓練知能有關的運動員訓練計劃與處方、心理訓練、運動員心理輔導、技術指導與科學選材等學習領域。教練研究所亦經教育部核准於民國八十八學年度開始招收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九十學年度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為國內第三所開設體育相關學門博士班的學術單位,積極培育高級教練科學人才。
運動技術研究所為全國第一所專門培育特優運動選手的研究所,目標在於培育國際級特優運動選手與培育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及發展國家運動競技能力。本所課程設計以運動技術學、體育教學和教練科學三大專業課程為核心,再以學術研究方法群貫穿不同的運動成績表現,達到整合體育運動術科與學科的目的。藉由專業課程訓練,創新運動技術學研究的方法與理論知識,將傳統的運動訓練科學化,技術分析精緻化,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和大專體育師資的養成;研究課程則為加強研究方向之運動素養與專業領域之成績表現。希望透過運動技術學、體育教學和教練科學三大專業課程的跨學科研究,將國內優秀運動選手推向國際級的頂尖運動明星。
為使教練科學與競技運動更緊密結合,以培養具訓練科學化的教練及競技選手,並整合校內資源提升此方面師資之完整性,經教育部核准於101學年度將「教練研究所」與「運動技術研究所」合併為「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以培養運動競技、運動教練與運動訓練科學之實務與專業人才。
 
 
第二章 單位簡介
壹、組織架構
    本所內設二學制三班別,學制分別為博士班、碩士班,班別分別為博士班、碩士一般班、碩士在職專班,(圖示連結)。
 
貳、人員介紹
 本所所長由專任教師兼任,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2人、約用人員1人,合計10人。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現有師資及行政人員
職稱
姓名
專長領域
教授兼所長
邱炳坤
射箭運動、質性研究法、高等體育研究法、運動訓練管理
教授
姚漢禱
體育統計、體育測驗與評量
榮譽教授
洪得明
運動生物力學(理論與應用)
教授
湯文慈
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診斷、游泳
副教授
詹貴惠
運動訓練生理、運動營養、運動生化
副教授
張育愷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
副教授
鄭世忠
運動傷害、運動醫學、訓練生理
助理教授
張嘉澤
運動醫學、訓練生理學、訓練學、運動能力診斷
副教授級專技人員
陳詩園
射箭
約用人員
張茵婷
行政業務
 
 
第三章 情勢分析
壹、swot分析
     本章所述在於了解本所發展所面臨之環境,亦即swot分析,並據以訂定本所發展
   宗旨、目標及未來發展方向。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內部環境分析
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
1.教學內容符合實際需求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教學內容強調實務運作、科學化並符合實際需求,然而,執行實務課程或培育運科人才,皆需更多師資人力配合及協助,從中輔導學生瞭解與運用所學以發展本所優勢。
2.學生皆能深入基層服務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以培育教練及運科人才為主,學生未來發展皆能夠深入基層,輔導、協助基層人員提升運動技術或訓練能力。
3.提供高級教練之進修管道
運動訓練科學化為提昇運動成績,進而在國際比賽中奪牌的正確途徑。唯有具備訓練科學和運動科學知識的優秀教練,在將科學理論應用於實際訓練之後,才能造就出傑出的選手,在國際競賽中為國爭光。國內運動選手中不乏有志進修高級教練者,本所能在教練訓練科學上提供進修之管道,不但在教育層次上有較佳的銜接,也可培養出高級優秀的教練人才。
1.體育教師名額縮減縮減
近年來教職缺額減縮,導致體育教師需求降低,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學生從事教職機會減少,實為本所一大隱憂。
2.與專任教練競爭激烈
雖教職缺額減縮,但因開放專任教練員額,正好符合本所學生特色,但也形成競技人員與教練人員競爭激烈,另競技運科人才與運動產業人才相關法規尚欠完備,且市場尚待開發亦為本所之劣勢。
3.師資員額略顯不足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著重實務應用能力,無論是實務或科學人才皆須接受場上實務訓練,現場人力(無論是師資人力或行政人力)都需要更多的安排以符合教學需要。
機會 (Opportunity)
威脅 (Threat)
1.國際化及全球化的學習機會
本所博士班預計與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共同辦理雙連學制,未來學生將有更多國際化、全球化學習機會。
2.在職班的學生來源多元
本所在職生來源多元,有利不同運動產業與學術的交流。
3.強調實務應用與產業接軌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所強調之實務應用,有效加強學生與產業接軌,增加就業機會。
4.運動產業發展條例通過
1.少子化導致招生面臨挑戰
受到少子化的威脅,招生面臨一大挑戰。
2.體育產業仍尚待開發
目前體育產業尚待開發,且相關法令未臻健全,影響畢業學生就業機會。
3.師資及行政人員略顯不足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強調實務教學,而現有師資及行政人員數仍略顯不足。
 
貳、本所整體規劃宗旨
一、培養運動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之學術發展人才。
二、培養運動競技、運動教練與運動訓練科學專業人才。
三、培養運動教練與運動訓練科學領域實務人才。
 
叁、本所整體規劃目標及願景
一、提升國內運動教練與健康有關科學的知能。
二、將運動科學落實於運動訓練中,輔助選手再創佳績。
三、培養高級優秀教練及選手,提升國內競技能力。
 
肆、本所發展優勢及策略
一、學生來源:多為經過接受嚴格運動訓練或具教練經驗且成績表現優異者。
二、教學方式:課堂講授與教練實習並重,過程活潑生動,注重實用層面,並將理論應用於實際訓練。
三、課程內容:以運動生理學、心理學與生物力學為核心,設計運動員訓練計劃與處方、心理輔導、技術指導、科學選才等領域。
 
 
第四章 預期效益
壹、 教學部份  各階段計畫內容及檢核指標
2011.05.23
年度
計畫內容
執行狀況(措施)
檢核指標
100學年度
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1.課程及教學教材創新
1-1.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
1-2.鼓勵教師以實體教材或多媒體進行實務示範與操作
1.教材數位化
1.課程內容5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
2.建立數位化教學平台
2-1.課程內容5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以供學生預習與複習
2.教學評鑑結果
2.教學評鑑平均分數達4.0
 
 
3.校友回饋意見
 
研究-提昇教師與學生之質與量
1.學生國內與國際性學術發表
1-1.訂定學生畢業之發表規範,並鼓勵參加國際性學術發表
1-2.協助學生申請參加國外研討會之補助
1.學生學術發表
1-1.研究生發表每年至少1/10發表於國際研討會
1-2.每位碩士班學生畢業時至少1.5篇發表
2.積極爭取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教師研究計畫申請案每年至少3件
2.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1.教師申請國科會等政府單位計畫每年至少合計4件
2-2.教師申請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每年至少3件,通過率至少50%
3.提昇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研究所教師五年內之發表符合教育部申請博士班之規定
3-2教師升等之代表著作需為發表於國科會1、2及刊物
3.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教師發表於國科會學門排序之一、二級期刊之通訊或第一或第二作者之著作5年內合計至少20篇
3-2.院內教師發表於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論文5年內至少合計45篇以上
101學年度
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1.課程及教學教材創新
1-1.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
1-2.鼓勵教師以實體教材或多媒體進行實務示範與操作
1.教材數位化
1.課程內容5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
2.建立數位化教學平台
2-1.課程內容5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以供學生預習與複習
2.教學評鑑結果
2.教學評鑑平均分數達4.0
 
 
3.校友回饋意見
 
研究-提昇教師與學生之質與量
1.學生國內與國際性學術發表
1-1.訂定學生畢業之發表規範,並鼓勵參加國際性學術發表
1-2.協助學生申請參加國外研討會之補助
1.學生學術發表
1-1.碩士班學生發表每年至少1/8發表於國際研討會
1-2.每位碩士班學生畢業時至少2篇發表
2.積極爭取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教師研究計畫申請案每年至少3件
2.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1.教師申請國科會等政府單位計畫每年至少合計4件
2-2.教師申請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每年至少4件,通過率至少50%
3提昇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研究所教師五年內之發表符合教育部申請博士班之規定
3-2教師升等之代表著作需為發表於國科會1、2及刊物
3.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教師發表於國科會學門排序之一、二級期刊之通訊或第一或第二作者之著作5年內合計至少20篇
3-2.院內教師發表於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論文5年內至少合計48篇以上
102學年度
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1.課程及教學教材創新
1-1.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
1-2.鼓勵教師以實體教材或多媒體進行實務示範與操作
1.教材數位化
1.課程內容75%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
2.建立數位化教學平台
2-1.課程內容75%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以供學生預習與複習
2.教學評鑑結果
2.教學評鑑平均分數達4.0
3.課程之調整
3-1.依學生與校友之意見適當修正課程
3.校友回饋意見
3.每學年至少一次校友參與課程委員會
研究-提昇教師與學生之質與量
1.學生國內與國際性學術發表
1-1.訂定學生畢業之發表規範,並鼓勵參加國際性學術發表
1-2.協助學生申請參加國外研討會之補助
1.學生學術發表
1-1.碩士班學生發表每年至少1/8發表於國際研討會
1-2.每位碩士班學生畢業時至少2篇發表
2.積極爭取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教師每年至少提出5件研究計畫申請案
2.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1.教師申請國科會等政府單位計畫每年至少合計4件
2-2.教師申請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每年至少4件,通過率至少50%
3.提昇教師著作國際發表篇數
3-1.研究所教師五年內之發表符合教育部申請博士班之規定
3-2教師升等之代表著作需代表著作需為發表於國科會1、2及刊物
3-3教師五年內發表SCI期刊論文至少3篇或發表國外國際研討會論文至少6篇
3.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教師發表於國科會學門排序之一、二級期刊之通訊或第一或第二作者之著作5年內合計至少22篇,SCI期刊論文至少3篇或國外國際研討會論文至少6篇
3-2.院內教師發表於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論文5年內至少合計50篇以上
103學年度
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1.課程及教學教材創新
1-1.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
1-2.鼓勵教師以實體教材或多媒體進行實務示範與操作
1.教材數位化
1.課程內容10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
2.建立數位化教學平台
2-1.課程內容100%放置數位化教學平台(如:虛擬教室),以供學生預習與複習
2.教學評鑑結果
2.教學評鑑平均分數達4.0
3.課程之調整
3-1.依學生與校友之意見適當修正課程
3.校友回饋意見
3.每學年至少一次校友參與課程委員會
研究-提昇教師與學生之質與量
1.學生國內與國際性學術發表
1-1.訂定學生畢業之發表規範,並鼓勵參加國際性學術發表
1-2.協助學生申請參加國外研討會之補助
1.學生學術發表
1-1.碩士班學生發表每年至少1/8發表於國際研討會
1-2.每位碩士班學生畢業時至少2篇發表
2.積極爭取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教師每年至少提出5件研究計畫申請案
2.政府單位及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
2-1.教師申請國科會等政府單位計畫每年至少3件
2-2.教師申請民間機構之產學合作案每年至少10件,通過率至少50%
3.提昇教師著作國際發表篇數
3-1.教師五年內之發表符合教育部申請博士班之規定
3-2教師升等之代表著作需代表著作需為發表於國科會1、2及刊物
3-3教師五年內發表SCI期刊論文至少3篇或發表國外國際研討會論文至少6篇
3.教師著作發表篇數
3-1教師著作發表於國科會學門排序之一、二級期刊之通訊或第一或第二作者5年內合計至少24篇,SCI期刊論文至少4篇或國外國際研討會論文至少8篇
3-2全院教師5年內發表於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論文至少52篇以上

 

瀏覽數: